??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 鐘華論:新征程,我們再出發——2021年新年獻詞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7月23日)。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
當新年第一縷陽光照亮蒼穹,歷史開始落筆新的一頁。
迎著朝陽,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神州大地躍動著勃勃生機。新的希望正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中升騰——
(一)
這是12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飛行過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回首來時路,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刻骨銘心的一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隔離”“密切接觸”……各國評選的年度熱詞,訴說著人類共同經歷的艱難歲月。2020,在你生命中刻下怎樣的印記?回望中,那一個個難忘的日日夜夜,依然鮮活如昨,讓人百感交集——
2020有顏色,那是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天使白”,是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的“橄欖綠”,是老年患者與醫生共賞的金色余暉,是洪峰中屹立不倒的鮮紅黨旗。無數種色彩,暈染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畫卷,溫暖著14億人的心田。
“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歷經艱難險阻,付出巨大努力,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實現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會主義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諸多奮斗目標在2020年畫上句號,“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我們不僅見證歷史,更在創造歷史。
2020很長,億萬中華兒女從困難中奮起,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事實是最好的老師,勝過一切豪言壯語。從抗疫到抗洪,從脫貧攻堅到復工復產,一個個“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艱辛故事,如同一場場超大規模“現場情景教學”,讓人們更真切、更深刻地讀懂中國。
——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寧可承受一段時間內經濟下滑甚至短期“停擺”,為了救治患者不惜一切代價,還有什么比這更能說明中國無比珍視生命、人民在執政黨心中至高無上?
——頂住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各國企業和機構紛紛“看好中國”,這難道不是對中國發展強大韌性與生機活力的有力證明?
有人說,疫情沒有成為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反而成了社會主義中國的“高光時刻”。
2020年的大戰大考,無可辯駁地告訴我們:黨的堅強領導是風雨來襲時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抵御風險挑戰的根本保證;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洪荒偉力是戰勝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強大力量。
從打破封鎖圍堵,到戰勝地震洪水,從抗擊嚴重疫情,到應對金融危機,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華民族就是這么櫛風沐雨走過來的,中國就是這么披荊斬棘闖過來的,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跡就是這么在攻堅克難中創造出來的。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在歷史坐標系中,這一年注定將留下極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記。
這是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新征程,重新定義了發展,也重塑著我們的生活。從“有沒有”到“好不好”,邁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意味著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實現由量到質、由大到強的一次大跨越。
“只有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才能收獲別樣的風景。”中國開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扎根中國實際,打破了“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人類帶來了新希望。這是人類歷史上一件震古爍今、影響深遠的大事。
歷史是什么?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曾經的歷史叩問“中國人能近代化嗎”,在新時代中國浩蕩前行的步伐中,得到了無比堅定的回答:
(四)
“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振奮人心,每一個目標的實現,背后凝結著多少代人的追求與奮斗。
這是一份莊嚴的承諾,更是一種溫暖而樸素的價值追求:中國的現代化,不僅是“物”的現代化,更是“人”的現代化;不僅要實現國家的富強,更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百圍之木,始于勾萌;萬里之途,起于跬步。”沒有等出來的成功,只有干出來的精彩。人間值得,每一個打拼的你更值得。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滿泥濘。”站在新年的門檻上眺望前方,有陽光也有風雨,有通途也有險阻。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形勢向好,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一些領域“卡脖子”問題仍然嚴重,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迎來新的一年,人們還有這樣那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追夢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實現心中夢想,唯有“奮斗”成就。走過2020年,走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風雨歷程,一個啟示分外鮮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時代前行的迅猛步伐,讓我們等不得;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讓我們慢不得;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更讓我們拖不得。
我們即將迎來農歷辛丑牛年。俗話說“牛馬年好耕田”,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牛”象征著拼搏實干的精神。 新征程上,我們更加呼喚這樣的“中國牛”——
“天下無難能不可為之事,而有能為必可成之人。”胸中若有凌云志,不待揚鞭自奮蹄。凝聚“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奮斗合力,負重前行的“中國牛”,定能耕耘出更加絢麗的“中國紅”。
15年后的中國,將是什么樣子?那時的我們,又會怎樣?在網上,這樣的問題總是引發熱議。“既然時間是中國的朋友,青年成長之路,就是走正道、看長遠、干實事。”一個網友的跟帖耐人尋味。
每一顆青春的種子,都積蓄著生長的力量。
新征程上的青春奮斗,是年輕的“第一書記”帶領鄉親們過上更好日子的實干擔當,是莘莘學子奮舟學海、強健體魄的成長之路,是科研新秀全力破解“卡脖子”問題的日夜攻關,是青年技工精益求精、打造精品的工匠精神,是快遞小哥頂風冒雪、穿梭街巷的奔忙身影,是年輕父母為了家人和孩子披星戴月的辛勤打拼……
“再過二十年我們重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么美。”上世紀80年代初,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激勵著廣大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新世紀的今天,青春之歌依然嘹亮,時代已經發出新的青春之約——相會2035,現代化的祖國更加壯美。
前進吧,乘風破浪的新一代!
2020年歲末,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圓滿首飛,實現“一箭五星”成功發射,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1921年1月1日,長沙大雪滿城,毛澤東主持新民學會會員新年大會,討論如何“改造中國與世界”,一個開天辟地的時刻即將到來。
1979年1月,深圳市成立。冰河解凍,大地復蘇,改革開放的春雷激蕩大江南北。
歷史不會終結,因為新的歷史正在書寫——
再出發,我們的夢想是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