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題:“90后”職場“圓桌會”:我們這樣樹“三觀”
新華社記者王明浩、白佳麗、尹思源
在今年的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叮囑年輕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適應事業發展需要。
在時代大潮下,從渤海灣畔到邊疆沙海,從基層村委會副主任到國企部門副經理,中國的“90后”們開始在職場嶄露頭角,在新征程中留下奮斗的足跡。今天,他們隔空“圍坐圓桌”,進行了一場關于“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的“三觀”“圓桌會”討論,來聽聽他們怎么說。
如何珍視這份“權力”?
初心怎樣凝為“政績”?
漫畫:陳駿基
【參會人員】
姓名:周龍
職務: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膘爾托闊依鄉黨委委員、組織干事
出生時間:1992年
【我的故事】
在我們帕米爾高原深處的膘爾托闊依鄉,沒有遠洋而來的貨輪,只有貧瘠的土地和層疊的山峰。
面對山區經濟發展歷史欠賬多的現狀,從2016年開始,我和同事們把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就業就學作為工作的主要方向。我們知道,只有老鄉的腰包鼓起來、孩子的夢想變真切,困擾這里千年的貧困才能徹底消除。
在我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鄉里持續改良牛羊品種,借助山區既有牧業,走特色畜牧產業發展的路子。同時鼓勵婦女發揮傳統刺繡技能,依托刺繡合作社、服裝加工作坊增加致富途徑。教育也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實現了學前和義務教育階段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全覆蓋。
【我的“政績觀”】
作為奮戰在邊疆一線的基層干部,從擺脫千年貧困到走向鄉村振興,讓這里的百姓越來越富裕就是我的“政績觀”。
所愛如何匯成“事業”?
漫畫:陳駿基
【參會人員】
姓名:于浩然
職務:天津市紅橋區西沽街道公共安全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
出生時間:1992年
【我的故事】
很長時間以來,天津市子牙河畔的北菜園“城中村”因為管理權限不清,成了一塊“飛地”。去年,天津著力落實“飛地”基層社會治理屬地化責任,我所在的西沽街道將這里納入了管理范圍。
過去這里環境又臟又亂,一下雨就積水,居民生活非常不便。“城中村”居民困難多、訴求也多。為此,我和社區網格員一起逐門逐戶登記訴求、解決矛盾,慢慢地,和居民感情越來越深。
去年8月,天津下了一場暴雨,我覺得北菜園的居民可能需要幫助,于是天還沒亮就趕到了現場。我們用了近3個小時走訪完片區的空巢老人等重點人群,他們安全了,我們也就安心了。
【我的“事業觀”】
“等風來,不如追風去”,這是我微信的簽名,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精神來實現自身價值、創造美好的人生,就是我理解的“事業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無論是立身處世還是從政干事,首先要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不斷追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
前路浩蕩,未來可期。許許多多“90后”干部立于熱愛的土地上,時間為證,奮斗不止。(參與采寫:于濤、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