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對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再上新臺階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決定了其在全國發展“大棋盤”中具有特殊地位。此次會議對包括河南在內的中部各省干部群眾是極大鼓舞鞭策,為我省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大家紛紛表示:“這次會議傳遞出好消息,提勁又振奮!”
“‘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發展’,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振奮!”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說,我們要順應區域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提質提速推進鄭州、洛陽兩大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鄭開同城化發展,提高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夯實縣域經濟基礎,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構建主副引領、兩圈帶動、三區協同、多點支撐的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和空間格局,努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內陸高水平開放”……省商務廳黨組書記、廳長馬健對會議精神十分關注。他說,全省商務系統將牢牢抓住新發展格局這個“綱”,一手抓搞活流通、擴大消費,激發消費潛力和活力,促進形成強大內需市場。優化流通網絡布局,打通內循環堵點、補齊短板,提高國內大循環水平;一手抓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招商引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省農業農村廳主要負責人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會議精神說到了咱們‘三農’人的心坎上。當下,我們要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為關鍵抓手,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動鄉村振興實現更大突破、走在全國前列,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會議指出,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河南一直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此次會議再次“加碼”政策紅利。洛陽特種材料研究院副院長董帥興奮地說:“這更加堅定了我們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信心。”目前,該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學丁文江院士團隊研發的高性能鎂合金、鋁合金、鈦合金等特種材料及成形技術,已建成高性能鋁鎂合金精密鑄造、精密鍛造、表面處理熱處理等中試研究示范線,形成了從“特種材料、鑄造、塑性變形、機械加工到表面處理”的全工藝鏈條成形特種產品的制備技術。“未來,我們將著力推進特種輕量化產品在我國高性能裝備和高端制造上的應用,并為洛陽市及周邊地區材料產業的升級輸出技術、孵化企業和培育人才。”
“‘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鄭州市二七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南中洋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要著力打造區域高質量教育體系,一方面,要圍繞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需求發力,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加快推進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堅持實施“集團化辦學”機制,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緊扣發展需求,聚焦教育內涵,深化改革創新,培養一批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依托。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河南唯有真抓實干、奮勇爭先,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方能在中部地區崛起中擔當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